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A
A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会继教发[2018]11号
关于举办肛肠疾病中西医诊疗学习班的通知

各肛肠专家、同仁: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办,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马应龙肛肠诊疗技术研究院承办的“肛肠疾病中西医诊疗学习班”定于2018年7月19日-23日在北京四季御园大酒店举办。欢迎来京学习交流。
本次学习班特色是邀请30多名全国知名肛肠专家集中授课,讲授多种常见疑难肛肠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进展,除了老师面对面授课,还安排了手术视频讲解。
本次培训班招收对象:
1、有需要深造提升诊疗水平的全国肛肠专科人才;
2、马应龙肛肠诊疗中心及对口支援单位、医联体肛肠科医生。
学习班结束后,授予学员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并为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授课老师:
授课老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陈珞珈会长3、田振国会长4、韩宝秘书长5、张燕生主任医师6、李国栋主任医师7、王晏美主任医师8、于永铎主任医师9、贾小强主任医师10、刘仍海主任医师11、李华山主任医师12、赵宝明主任医师13、张书信主任医师14、韩平主任医师15、李恒爽主任医师16、刘佃温主任医师17、贾山主任医师18、罗成华主任医师19、任毅主任医师20、王振彪主任医师21、赵新生主任医师22、曹传平主任医师23、赵兴明副主任医师24、贾海霞科主任25、张东科主任26、刘芳科主任27、李倩蕾科主任28、陈文平主任医师29、周璐博士30、专场手术视频播放: 视频内容:中医肛肠五项技术、消痔灵注射治疗痔疮、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主讲老师:韩宝、田振国、张燕生、李国栋、赵宝明等。

具体安排
1.时间安排:本次培训时间为5天,2018年7月19日~23日,7月19日(周四)全天报到,23日(周一晚上)培训班结束返程。
  2.报到地点:北京四季御园大酒店
 

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医工作室
 
慢传输型便秘与肠神经递质关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06-12-28 作者: 来源:

慢传输型便秘与肠神经递质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李国栋 邱剑锋 袁亮 洪子夫

      近年来对便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神经系统方面,很多人认为,肠神经系统的异常,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的异常可能是便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现就对近年来对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慢传输型便秘与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关系

何氏等[1]将大鼠造成便秘模型,并与正常大鼠对照。结果显示:光镜下观察发现,正常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VIP能神经呈“网状”分布,其神经节粗大,阳性神经元密集分布,胞体较大;节间束较粗,束内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可见散在分布的阳性神经元。与正常大鼠相比,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VIP阳性神经节及节间束细小,节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节间束内神经纤维分布稀疏,阳性神经元胞体少见。高氏[2]病例选择:STC组:经手术治疗的STC患者14例,对照组:同期的11例直肠腺癌患者。结果:VIP免疫组化染色: 对照组中,8例显示肌间神经丛VIP反应强阳性,3例显示中等阳性;STC组14例中有2例呈VIP强阳性反应,1例呈中等阳性,而11例显示弱阳性反应。STC组肌间神经丛内VIP含量减低(P<0.05)。粘膜层内VIP的反应性在对照组和STC组均为强阳性,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丁氏[3] 取22例STC患者的结肠标本,对造组12例非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来探讨血管活性肠肠肽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的变化及病理学意义。结果:对照组VIP染色:显示正常神经节,神经节数目与面积大小无关,一个神经节可有很大面积,且分布较均匀。STC患者结肠VIP染色: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表达的抗体仅零散地分布于肌层。谢氏[4]对3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膜胃肠激素研究,并与11例正常组相对照。结果: VIP在便秘组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刘氏[5]将大鼠造成慢传输型便秘,并与正常大鼠对照.结果:肌间神经丛VIP能神经染色:正常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VIP神经呈网状分布,其神经节粗大,阳性神经元密集分布,胞体较大,节间束较粗,束内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可见散在分布的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STC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VIP阳性神经节及节间束细小,节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神经束内神经纤维分布稀疏,阳性神经元胞体少见。图像分析显示,STC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VIP神经平均面密度值(19.4士1.1)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23.1士1 .8,P<0 .01)。刘氏[6]对24例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直肠活检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组织标本中VIP浓度,并取14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IC患者直肠活检组织中VIP浓度为(1.360.8士554.5)ng/L,对照组VIP浓度为(l.412.9士891.8)ng/L,二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

2 慢传输型便秘与P物质(SP)的关系

[7]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 造模成功后做SP能神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SP神经呈“网状”或“田字形”分布,神经节及节间束细小,阳性神经元分布稀疏。与正常大鼠相比,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SP阳性神经节明显增大,神经束增粗,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图像分析显示,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SP能神经面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童氏[8]STC组:收集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乙状结肠标本;对照组:选择11例非梗阻性直肠高分化腺癌患者,术中取距肿瘤20cm以上的乙状结肠作为对照组标本。结果:SP免疫组化染色:STC组肌间神经丛SP免疫反应性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而粘膜下神经丛两组间相差不显著。高氏[9]病例选择:STC组:经手术治疗的STC患者14例,对照组:同期的11例直肠腺癌患者。结果: SP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中,6例肌间神经丛内SP反应强阳性,2例中等阳性,3例弱阳性;S TC组中12例为弱阳性,2例为阴性。STC患者肌间神经丛内SP含量明显减少(P <0.001)。粘膜层内无明显变化,两组均为强阳性。丁氏[10] 取22例STC患者的结肠标本,对造组12例非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来探讨P物质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的变化及病理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的正常结肠SP染色:显示正常神经节,神经节数目与面积大小无关,一个神经节可有很大面积,且分布较均匀。STC患者结肠SP染色: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表达的抗体仅零散地分布于肌层。王氏[11]对1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做结肠壁内SP阳性神经的分布的研究,并取:正常对照组13例.两组标本做并免疫组化,并依据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的分布密度及其活性强弱作相对半定量比较.结果:便秘组结肠活检结肠粘膜层内SP阳性神经的分布情况: SP:粘膜肌及固有膜内SP-IR纤维稀少,呈弱IR有些病例甚至完全缺乏。对照组结肠粘膜层内SP阳性神经的分布情况: SP:粘膜肌及固有膜内可见是串珠状排列的SP-IR(棕黄色)纤维呈中度IR.谢氏[12]对3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膜胃肠激素研究,并与11例正常组相对照。结果: (一)正常人及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黏膜中胃肠激素的变化: SP在正常人和秘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刘氏[13]利用饲喂含复方苯乙呱啶的饲料造成慢传输型便秘,并与正常大鼠对照,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进行P物质(SP)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肌间神经丛SP能神经染色:正常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SP神经呈网状或“田",字形分布,神经节及节间束纤维细小,阳性神经元分布稀疏。与正常大鼠相比,STC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SP阳性神经节明显增大,神经束增粗,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免疫反应性增强。图像分析显示,STC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SP能神经平均面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刘氏[14]对24例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直肠活检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组织标本中SP及VIP浓度,并取14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IC患者直肠活检组织中SP浓度为(293.9士173.3)ng/L对照组SP浓度为(669.8士236.l)ng/L。便秘组S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雷氏[15]取10例运动迟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显示粘膜下神经细胞染成淡黄色,数量少(1-2个)。肌间神经丛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染成棕黄色,细胞胞浆呈颗粒状,细胞数量减少,亦有空泡出现。

3 慢传输型便秘与5-羟色胺(5-HT)的关系

童氏[16]收集了15例外科手术治疗的STC患者乙状结肠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其肌间神经丛一5- 羟色胺(5 -HT)的免疫反应性变化,探讨STC结肠动力减弱的神经病理机制。结果显示: 5- HT免疫组化: 对照组(+++ )1例,( ++)1例,(+)5例,(-)4例; STC组(+++ )7例,( ++ )4例,(+)2例,(-)2例。STC患者5 HT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P<0.05)。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5 HT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的结果与半定量分析一致.雷氏[17]取10例运动迟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5-H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正常”组对照:粘膜下近肌层处5一HT阳性神经细胞增加,胞浆呈棕黄色,有突起,肌间神经丛5-HT阳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亦为棕黄色,但有空泡和网状呈现,未见明显增加。

4 慢传输型便秘与乙酰胆碱(AchE)的关系

何氏[18]利用饲喂饲料中添加复方苯乙呱啶的方法造成慢传输性便秘模型,并与正常组对照来研究慢传输性便秘AchE的关系.结果正常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的AchE神经纤维呈“网状”或“田字形”分布,其神经节较粗大,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较小,节间纤维相对细小,有少许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模型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神经分布较稀疏,神经元数量较少,但胞体增大,染色加深,节间纤维改变不明显。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细胞数低于正常组,胞体增大,核浆比例减小。刘氏[19]利用饲喂含复方苯乙呱啶的饲料造成慢传输型便秘,并与正常大鼠对照,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进行胆碱能神经染色研究.结果: 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染色:正常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的胆碱能神经纤维呈网状或“田”字形分布,其神经节较粗大,胆碱能阳性神经元较多,胞体较小,节间纤维相对细小,有少许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STC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分布较稀疏,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增大,染色加深,节间纤维改变不明显。图像分析显示,STC大鼠胆碱能阳性神经元数为14.3士4.6,显著低于对照组(27.6士6.6,P<0.01);核浆比例为0.6士0.2,显著低于对照组(0.8士0.1,P<0.01),但阳性细胞的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刘氏[20]取9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与7例结直肠癌患者对照进行乙酰胆碱对离体肌条收缩反应的研究。结果:根据不同浓度的乙酞胆碱对离体肌条收缩活动影响,选择实验剂量为l0-6mol/L。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病人乙状结肠肌条频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肌条的振幅在用药前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纵行肌P<0.05、P<0.01;环行肌P<0.01),纵行肌和环行肌的振幅变化百分数也显著降低(P<0.05、P<0.01)。

5展望

   慢传输型便秘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为一种病因产生多种机制所致,也可由多种因素协同所致。近年来对便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神经系统方面,通过免疫组化研究发现便秘可能的因素为肠神经递质的异常.这一发现为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点。为进一步研究慢性便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但从近年来这些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相关的文章不少,但很多是简单的重复,对进一步阐明慢性便秘的可能机制意义不大.但我们相信随着实验条件方法的改善,及相关学科的进步,对STC发病机制的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7]何俊堂,刘海峰,房殿春,等.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VIP能神经、SP能神经的免疫组化研究. 消化外科.2004年第3卷第2期122-124

[2][9]高峰 张胜本 张连阳等.慢传输型便秘乙状结肠VIP、SP免疫组化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1998年2月第18卷第1期34-36

[3][10]丁义江 哈楠林 丁曙晴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与突触素和P物质及血管活性肠肽的临床研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年11月第7卷第6期485-487.

[4][12]谢勇 黄德强 周小江等.功能性便秘患者乙状结肠粘膜内胃肠激素及一氧化氮的变化.现代消化及介人诊疗.2004年第9卷第1期:9-10.

[5][13][19] 刘海峰,何俊堂,汪兴伟,等.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病理学改变.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9月第25卷第9期:564-565.

[6][14] 刘诗,高再荣,钱伟,等.慢性便秘患者直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变化.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9月第40卷第9期:608.

[8]童卫东 张胜本 张连阳等.一氧化氮合酶、P物质在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壁内的异常表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9第21卷第9期645-647

[11]王晓 尹朝礼 胡道松等.肠动力疾病结肠壁内NOS、AchE及SP阳性神经的分布.中华消化杂志1997年8月第17卷第4期195-198.

[15][17]雷怀成,易建华,刘涛.运动迟缓型便秘结肠壁内5-羟色胺和P物质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年12月第9卷第4期.405-407.

[16]童卫东 张胜本 张连阳等.慢传输型便秘结肠肌间丛NOS、SOM、5- HT免疫反应性变化.中国胃肠外科杂志1999年9月第2卷第3期168-170

[18]何俊堂 刘海峰 房殿春等.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及氮能神经的组化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10月第29卷第10期  854-656.

[20] 刘宝华,孟健,张连阳,等.乙酞胆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在慢传输性便秘发生中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6月第26卷第12期:1045-1048.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By www.gcx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后台